首页 > 养殖学堂 > 养鸡知识 > 鸡蛔虫病的防治要点

    鸡蛔虫病的防治要点

    2018-12-04 15:29:07   来源:天源饲料   点击:

    鸡蛔虫病的防治要点

      鸡蛔虫病是禽蛔科的鸡蛔虫,寄生于鸡的小肠内,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。在大群饲养的情况下,特别是一些规模不小的养鸡场内,常常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,如治疗不及时易引起大批死亡,造成严重经济损失。

      一、病因

      1、形态特征:虫体淡黄色、圆筒形,体表角质层具有横纹,口孔位子体前端,其周围有一个背唇和两个严腹唇,在背唇上有一对乳突,而每个亚腹唇上各有一个乳突。

      2、雄虫长58.0—62.0毫米,最大宽度为1.12—1.50毫米,在泄殖孔的前方具有一个近似椭圆形的肝前吸盘,吸盘上有明显的角质环。雌虫长65—80毫米,最大宽度为1.46—1.50毫米。阴门位于虫体的亚末端。虫卵呈椭圆形,大小为73—90微米。

      二、流行病学

      鸡蛔虫病的流行包括病原的存在、虫卵发育所需的外界条件、虫卵污染饲料或饮水和宿主的易感性四个环节。

      鸡蛔虫产卵量大,一条雌虫一天可产生72500个虫卵,对环境污染严重。鸡蛔虫卵在外界环境中的发育与温度、湿度、阳光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。虫卵发育所需的温度界限为10℃—39℃之间,在10℃虫卵不能发育,但在0℃中可以持续2个月不死亡。在适宜温度范围内,虫卵发育时间与温度的高低成正比例关系。鸡蛔虫卵需在潮湿的土壤中才能发育,在相对湿度低于80%时则不能发育为侵袭性虫卵。侵袭性虫卵在潮湿的土壤中可存在6—15个月。蛔虫卵受阳光的照射极易死亡,但对化学药物有一定的抵抗力,在5%甲醛溶液中仍可发育为侵袭性虫卵。雏鸡在3—9个月龄时,特别易感染蛔虫,但随着年龄的增大,其易感性则逐渐降低。鸡蛔虫在鸡体内生存的时间平均约为一年。

      生活史:鸡蛔虫为直接发育,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,落在潮湿的土壤上,在适当的温度下便开始发育,具有感染力,因此称为感染性虫卵。侵袭性虫卵,污染饲料或饮水被鸡吞食,卵在鸡的消化道中孵出幼虫,幼虫到十二指肠后段的肠腔与肠绒毛的深处,并钻进肠粘膜内,破坏李氏分泌腺。经一周后幼虫又从粘膜内逸出,自由生活于十二指肠后部的肠腔中发育为成虫。成虫主要寄生于鸡小肠中,感染严重时在嗉囔、肌胃、盲肠和直肠亦有寄生。

      致病作用:鸡蛔虫的成虫和幼虫对鸡均有危害作用,成年鸡轻度感染时,不出现临床症状,而雏鸡受感染时则临床症状较明显。幼虫钻入肠粘膜时,损伤肠绒毛,破坏腺体分泌,引起肠粘膜出血、发炎和形成结节引起鸡消化功能紊乱;成虫寄生于肠内时,其代谢产物能引起鸡体慢性中毒,使雏鸡生长发育受阻,母鸡产蛋率下降。鸡感染严重时,成虫大量聚集在肠管内,可引起肠管的堵塞甚至破裂,而导致鸡死亡。

      三、临床症状

      患病雏鸡表现为生长不良,精神萎靡,行动迟缓,常呆立不动,两翅下垂羽毛松乱;鸡冠苍白,粘膜贫血,食欲减退;下痢和便秘交替出现,有时稀粪中带有血液也见有黄色泡沫样便,病鸡逐渐衰弱至死亡。

      四、防治措施

      1、定期清洁禽舍,定期消毒,对鸡粪中进行堆积发酵处理,杀死虫卵。

      2、对易感鸡群定期驱虫,成年鸡应在冬季10—11月驱虫一次,在春季产蛋前再驱虫一次,幼鸡在2月龄开始,每隔一月驱虫一次。

      3、药物预防:左旋咪唑以20mg/kg体重喂服,丙硫苯咪唑按10—20mg/kg体重喂服,丙氯咪唑按40mg/kg体重喂服,噻嘧啶按60mg/kg体重喂服,芬苯达唑按20mg/kg体重喂服,伊维菌素按0.1mg/kg体重喂服。

      五、小结

      1、本病感染动物比较广泛,对发病较明显特别是雏鸡发病率的死亡率较高。

      2、采取相应措施,保持舍内清洁干燥,防止饲料、饮水污染。

      3、定时驱虫,补充精料,增强鸡休抵抗力以减少发病,降低养殖成本。

    上一篇:如何区分健康雏鸡和病残雏鸡
    下一篇:大棚肉鸡养殖如何提高经济效益

    Copyright 2016 山东天源饲料(集团)有限公司    鲁ICP备2022024782号 微信公众号
    tianyuanfeed
    中文字幕永久人人视频在线播放essucss国产投稿入口链接链接链接链接今日推荐视频已静音链接